一、教室光環境的重要性
良好的教室光環境可以提供學生最舒適的照明質量,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減少視覺疲勞,利于維護師生健康。
學校教室的照明應以視覺的健康舒適作為考慮的要點。因為學生在教室進行學習活動時,幾乎全是近距離的注視,為了適應教室環境,人的視覺器官地自行調節,而使眼部肌肉過分緊張;另一方面,學生課業負擔嚴重,長期在不良的教室照明環境下學習,將造成視覺生理上的疾病。對學生而言,教室如果照明環境舒適且設備齊全,則可提高學習效率;針對老師而言,若處在設備良好且舒適的照明環境中教室,更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室效果。光環境的作用基本上可分為心理與生理兩方面:
心理方面:
(1)舒適的照明環境可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感覺;
(2)舒適的照明環境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良好的教室照明可以提升視覺作業效率。
2.生理方面:
(1)舒適的照明環境可以避免視覺器官上的疾病,防止視覺疾病;
(2)舒適的照明環境可避免光污染,維護師生身體健康。
綜合現行的國家標準GB 7793-2010 《中小學校教室采光和照明衛生標準》和改造經驗,我們建議教室照明需要有足夠照度,良好的照度均勻度,良好顯色性,較少的眩光和較高的視覺舒適度,同時在照亮,照好教室,提高工作學習效率的同時,還要有意識地去限制能耗。真正提供、高品質,高效率的健康照明。
二、教室照明的改造依據
教室光環境改造中的各項指標應按照GB 7793-2010 《中小學校教室采光和照明衛生標準》分別設定,同時參考各類國際同類標準值。
GB 7793-2010 《中小學校教室采光和照明衛生標準》要求如下:
(1)教室課桌面的維持平均照度值不應低于300lx,其照度均勻度不應低于0.7;
(2)教室黑板維持平均照度值不應低于500lx,其照度均勻度不應低于0.8;
(3)教室的統一眩光值不大于19;
(4)教室燈具距課桌面的最低懸掛高度不應低于1.7米;
(5)在維持平均照度300lx的條件下,教室照明功率密度不大于11W/m2。
三、改造達到的效果
光環境改造后將教室課桌面平均照度提高到300LX以上,黑板照度提高到500LX以上,保證了足夠的照明給師生進行正常的教學活動;
改造后的教室照度均勻度在0.7以上,黑板照度均勻度在0.8以上,使得教室整體照明環境柔和更加舒適;
光環境改造采用6500K色溫的光源,光源的顯色指數大于80,以保證師生獲得真切的視角體驗;
教室的統一眩光值(UGR)小于16,明顯提高照明舒適度;
采用最新國家節能目錄中的電子鎮流器,解決頻閃問題所帶來潛在的視角光環境污染;
改造后的所有教室照明功率密度全部控制在11W/m2以下,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