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教育部等五部門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和《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光明行動工作方案(2021—2025年)》要求,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我部分兩批認定了46個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改革試驗區。各改革試驗區不斷探索實踐,積累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
一、完善防控體系
1.構建政府主導的科學防控機制
建立人民政府負責同志牽頭,教育局、宣傳部、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局、體育局、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等多部門參與的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全面部署近視防控工作,確定了“政府政策專項扶持、教育行政搭建平臺、社會專業機構技術支撐”的工作格局。出臺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與縣(市、區)人民政府簽訂近視防控工作責任書,明確工作任務、職責,探索實施“工作清單+鼓勵創新”模式
來源
河北省石家莊市,黑龍江省黑河市,吉林省白山市,浙江省溫州市,湖南省婁底市,湖北省武漢市,江蘇省泰州市,江西省新余市,遼寧省撫順市,重慶市南岸區,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山東省濟南市、青島市、濰坊市、濟寧市,云南省昆明市,甘肅省嘉峪關市
2.建立多層級管理機制
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門為主導、學校為陣地的市、區、校三級管理機制,學校、專業機構、社區、家庭組成近視防控四級聯動機制,明確職責,落實和督促學生視力健康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校領導、班主任、校醫、家長代表等參加的視力健康管理隊伍,逐級落實工作責任
來源
河北省石家莊市,黑龍江省黑河市,湖北省武漢市,江蘇省泰州市,遼寧省撫順市,山東省濟寧市
3.作為民生實事項目
將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作為市人民政府民生實事,納入社會發展規劃及政府年度工作計劃,實施政府領航、健康知識進學校、視力監測、陽光體育、環境優化、作業革命、課后服務、改革創新、視力健康干預試點、視力健康師資培訓等多項有力舉措,抓出實效
來源
吉林省長春市、白山市,陜西省寶雞市,湖北省武漢市,浙江省溫州市、紹興市,山東省濟南市,甘肅省嘉峪關市、白銀市
4.完善“五位一體”防控體系
全面落實責任,瞄準完善體系、完成指標、深化成果等目標,著力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合作、專家指導、家校協同、社會參與的“五位一體”綜合防控近視新體系,圍繞“教知識”“管行為”“防發生”“控加深”,建立干預視覺行為、改善視覺環境、管理視覺健康等保障體系,開展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公益服務
來源
黑龍江省黑河市,福建省三明市,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江蘇省泰州市,湖北省武漢市,山東省青島市,陜西省寶雞市,重慶市南岸區
5.推進試驗試點
深入推進近視防控改革試驗、試點工作,在全市范圍內遴選創建近視防控試驗、示范區和特色、示范校,給予獎補資金,強化地區和學校的示范引領作用
來源
安徽省阜陽市,湖北省武漢市,浙江省紹興市,湖南省長沙市、婁底市,江蘇省泰州市,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山東省濟南市,陜西省寶雞市,云南省昆明市
二、加強視力健康教育
6.構建學生視力健康教育體系
多方位、多環節、多階段構建學生視力健康教育體系,學習經驗,強化近視防控宣傳,形成政府主導、部門配合、專家指導、學校教育、家庭關注的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強化學校健康教育落實落地,開發健康教育課程資源,加強學校健康服務信息化建設,上好健康教育課,以學生視力健康管理為主線,針對不良視覺環境、不良視覺行為和“重治輕防”的防控誤區,廣泛開展視力健康教育
來源
江蘇省泰州市,吉林省梅河口市,江西省新余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鐵門關市,河南省濮陽市,浙江省溫州市、紹興市,山東省濟寧市,陜西省寶雞市
7.拓展宣傳教育載體
在全國近視防控宣傳教育月、愛眼日期間,組織開展專家巡講、科普競答、作品評比、公益義診、主題班會、國旗下講話等多種社會面和校園專題活動。組織近視防控專家組編寫不同學段學生視力健康管理讀本、不同人群近視綜合防控手冊,錄制近視防控宣傳片、眼保健操和眼肌操講解視頻,聯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與專題報道。在城區主要道路和文明單位、公交車站、動車站、機場等場所電子大屏上滾動播放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公益宣傳海報,打造近視防控宣傳專屬公交車,讓“近視不可治愈,但可以防控”等近視防控理念深入人心,做到校校有特色、班班有行動、人人都參與
來源
天津市河北區、北辰區,黑龍江省黑河市,河北省石家莊市,安徽省阜陽市,浙江省溫州市,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湖南省婁底市,湖北省武漢市、宜昌市,江蘇省泰州市,江西省新余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云南省昆明市,重慶市南岸區,河南省濮陽市
8.促進家校聯動
通過學校促進學生及家長利用節假日參加視力健康教育社會實踐行活動,利用微信群、家訪、家長會、家長學校和“致家長一封信”等方式,倡議家長主動了解科學用眼護眼知識,定期評選“視力健康樣本家庭”。通過舉辦視力健康專題講座幫助家長、師生從家庭用眼環境、加強戶外活動和鍛煉、控制使用電子產品、減輕課外學習負擔、避免不良用眼行為、保障睡眠和營養、改變“重治輕防”觀念等方面,掌握保護孩子視力健康的科學方法,提升學生及家長的健康素養,培育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
來源
天津市河北區,吉林省梅河口市,河北省石家莊市,浙江省紹興市,湖北省武漢市、咸寧市、宜昌市,湖南省婁底市,山東省青島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9.加強近視防控科普宣傳
成立專家、教育工作者、家長、大學生宣講團,充分調動積極性,發揮宣講團作用,提高近視防控健康教育能力,共同營造近視防控支持性環境。建立近視防控科普館,為兒童青少年打造眼健康科普平臺,通過館內體驗與互動,了解近視成因、近視危害、常見的眼病等科普知識
來源
江蘇省泰州市,云南省昆明市,湖北省武漢市,浙江省溫州市、金華市
三、規范監測建檔
10.完善監測機制
建立視力定期監測制度,劃撥專項經費,由教育局、衛生健康委協調,開展業務培訓和質量控制,統一組織管理、統一監測隊伍、統一技術標準、統一監測器具、統一檔案管理,實施中小學生免費視力篩查建檔全覆蓋,及時提供個性化、針對性就醫指導,實現早發現、早干預
來源
天津市河北區,河北省石家莊市,吉林省梅河口市,山東省濰坊市,浙江省紹興市,湖北省武漢市,湖南省婁底市,河南省濮陽市,江蘇省泰州市,廣東省汕頭市,陜西省寶雞市,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甘肅省嘉峪關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1.探索新型智慧模式
研發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智能化大數據采集與監測管理平臺,建立學生視力健康數據檔案,分步驟分區域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監測預警、綜合干預、跟蹤管理等,出具各市區縣監測統計報告,為“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家庭”打造普惠、便捷、智慧的近視防控平臺,有效落實“一校一案”“一生一策”要求,促進近視防控向新型智慧模式轉變。為學校配備電子標準對數視力表和自動視力檢測儀,建立智慧化“視力健康管理校長工作室”和智慧視力監測室,將學生近視防控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常態化工作,借助智慧化設備開展互動性健康教育、視力健康自測和素養自評,促進學生自主管理視力健康
來源
黑龍江省黑河市,河北省石家莊市,廣東省汕頭市,浙江省溫州市、金華市,安徽省阜陽市,湖北省武漢市,河南省濮陽市,山東省濟南市、青島市、濟寧市,甘肅省嘉峪關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鐵門關市
12.推進幼兒視力建檔
充分發揮“醫教結合”優勢,防控關口前移,開展專項行動,針對幼兒園設立專門用眼習慣培養隊伍,定期入園指導,面向幼兒園兒童開展眼病篩查,進行矯正和康復指導,檢查結果上傳到“兒童眼保健系統”
來源
吉林省白山市,江蘇省泰州市,天津市北辰區
四、推進“雙減”落實
13.強化體育鍛煉
將初中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科成績納入高中招生考試范圍,把學校開齊開足體育課程納入縣級教育綜合督導和校長職級考核范圍,嚴格落實學校體育課程開設剛性要求。落實好學生體育家庭作業制度,指導學生居家體育鍛煉,增加學生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時間。結合地域和學校特色,豐富體育社團,創新大課間及課后服務形式,開設地方和校本體育課程。大力推進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賦能的智慧體育,實施智慧體質健康監測等項目,形成個性化運動處方,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運動,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通過體教融合開展“運動護眼”,普及跳繩、武術、游泳、足球、籃球、排球等體育項目,舉辦系列體育賽事,共同營造兒童青少年積極鍛煉、健康生活、健康用眼的良好氛圍
來源
天津市北辰區,黑龍江省黑河市,遼寧省撫順市,吉林省梅河口市,浙江省紹興市,廣東省廣州市,湖南省長沙市、婁底市,山東省青島市、濰坊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甘肅省嘉峪關市
14.減輕課業負擔
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規范教學行為,強化減負督查,實施零起點教學,嚴控教學難度、進度。建設作業管理系統,優化作業設計與管理,避免機械“刷題”,探索“無作業日”,建立作業公示制度,出臺作業管理辦法。利用教育大數據平臺開展網上巡課,加強課程實施日常監督,嚴格落實學科教學基本要求,嚴禁不備而教、超標教學等違背教學規律行為。深入各區縣和學校督查和指導“雙減”工作,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
來源
天津市北辰區,吉林省梅河口市,湖南省長沙市,遼寧省撫順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浙江省紹興市,甘肅省嘉峪關市,陜西省西安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鐵門關市
15.嚴控電子產品使用
嚴控使用電子產品教學時長,對于使用平板電腦、電子白板等終端產品開展教學的學校,要求按照單次不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不超過1小時,使用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嚴禁任課教師通過手機布置作業,不得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禁止學生攜帶手機、電話手表進入課堂,確需帶入校園的按程序申請報備并妥善保管。建立溝通熱線,解決必要時學生與家長通話需求
來源
湖北省武漢市,湖南省長沙市,吉林省梅河口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浙江省紹興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鐵門關市,陜西省西安市,甘肅省嘉峪關市
16.加強睡眠與營養管理
建立睡眠監測制度,完善學校、年級組、班主任、家委會“四位一體”的監督體系,向學生發放“睡眠健康提示卡”,幫助家長保障學生充足睡眠。邀請專家研究制定適合學生護眼的營養膳食食譜,強化營養干預,養成健康的生活、學習方式
來源
吉林省梅河口市,遼寧省撫順市,浙江省金華市,湖南省長沙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鐵門關市,甘肅省嘉峪關市
五、提升專業能力
17.加強專業機構建設
強化政府主導、教衛協同機制,成立多學科專家組成的近視防控工作專家指導委員會,設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中心、近視防控實踐基地等,由專家委員會指導,以學校為主體,多方協同,以公益服務切實保障兒童青少年眼健康。建設區級學生視力健康管理工作指導站、近視防控服務點,深入推進學校近視防控工作全覆蓋,形成“防控教育在學校、健康服務不出鎮”的網格化近視防控新格局
來源
天津市北辰區,河北省石家莊市,安徽省阜陽市,湖北省武漢市,遼寧省撫順市,河南省濮陽市,江蘇省泰州市,浙江省紹興市、金華市,重慶市南岸區,山東省濟南市,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云南省昆明市
18.開展專業培訓
提供經費支持,開展分類培訓,覆蓋全市(州)和各級各類學校。對校長進行政策培訓,對保健老師、專業技術人員、班主任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對學生視保員、家長進行健康知識和技能培訓,使其掌握科學防控知識與技能,支持、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用眼行為習慣
來源
吉林省梅河口市,江蘇省泰州市,湖北省武漢市,浙江省紹興市,安徽省阜陽市,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
19.優化干預措施
以學校為單位建立學生視力情況反饋機制,跟蹤學生視力干預情況,及時引導就診,有效提升干預率,降低高度近視風險。為有需求的貧困家庭兒童青少年提供公益配鏡服務,對貧困家庭罹患眼疾兒童青少年進行個案救助,減輕經濟負擔,維護學生視覺健康。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中西醫結合防治”項目實驗,利用中醫適宜技術進行早期干預。啟動“學生高度近視綜合干預計劃”,對高度近視學生進行免費眼健康檢查、近視基因篩查和后續個性化診療指導,降低高度近視風險
來源
吉林省梅河口市,浙江省溫州市,湖北省宜昌市,陜西省西安市,山東省濟寧市
六、提供有力保障
20.改善視覺環境
將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照明條件改善工程納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聯合多部門制定教室照明技術規范、指引,安排專項資金,改善學校采光照明設施,配備高質量護眼燈和可調節課桌椅,全力消除城區“大班額”現象。每年開展中小學生視力健康危險因素及教室環境監測,定期調整座位、燈光、桌椅高度。建立督導機制,定期或不定期督查通報,嚴把驗收,保障改造高質量落地
來源
吉林省梅河口市、白山市,天津市北辰區、河北區,浙江省溫州市,江蘇省泰州市,湖北省武漢市,安徽省阜陽市,甘肅省白銀市,陜西省西安市,山東省濟南市、濰坊市、濟寧市,江西省新余市,廣東省廣州市,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鐵門關市,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1.配備設施設備
將配備近視防控設備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加大財政投入,為學校配置網絡化智慧化視力健康教育、監測、監管設備。建設省、市級近視防控基地,配備電腦驗光儀、綜合驗光臺、裂隙燈等眼科設備,積極探索視力健康管理對降低近視新發率、延緩兒童青少年近視度數增加的積極作用,持續推進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
來源
浙江省溫州市,安徽省阜陽市,湖北省武漢市、宜昌市,甘肅省白銀市,吉林省白山市,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22.加強人員配置
政府“購買”,形成“學校購買服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置、學校享受衛生保健服務”的校醫配置模式。醫院“派駐”,開展購買服務試點,破解困擾多年的校醫配置僵局,解決校醫隊伍繼續教育、專業發展等問題。醫企“托管”,通過“巡診專家、片區主管、校醫”的質量控制體系,建立“校醫、管理中心、三級醫療機構”健康醫療三級保障體系。學校“招聘”,推進學校自主招聘校醫,學校配置編制內或聘用制校醫,平衡轄區校醫配置,實現學校衛生保健室全覆蓋,設立衛生室(保健室)的學校衛生技術人員和保健教師配備率達到100%。遴選“健康副校長”,全面守護師生健康
來源
吉林省梅河口市,山東省濟寧市、濰坊市、濟南市,河北省石家莊市,廣東省廣州市,湖南省長沙市
七、落實監管考核
23.加大監管力度
嚴格監管驗光配鏡行業,加強眼視光產品和計量監管,整頓配鏡行業秩序,規范眼鏡片市場,杜絕不合格眼鏡片流入市場。實施眼視光市場凈化行動,加大無證行醫打擊力度,依法嚴厲打擊無證機構和人員開展眼科醫療服務行為
來源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4.落實評議考核
構建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工作評議考核辦法,將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總體近視率和體質健康狀況納入區、縣(市)和學校績效考核,每月調度,年終通報,引導學校以問題為導向,關注學生視力健康。專設視力健康項目,以“入口定出口”,從“起點看變化”,將學生入學初監測與畢業時監測相對應,實施增量評價。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學校教育、教務、后勤、班主任、學科教師、校醫等共同參與,人人有責
來源
河北省石家莊市,湖北省武漢市,湖南省長沙市,河南省濮陽市,廣東省汕頭市,江蘇省泰州市,陜西省西安市、寶雞市,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鐵門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