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建立中小學生視力定期篩查制度
為進一步推動落實《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指導各地科學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國家衛健委15日在官網發布了《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適宜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指南》明確,要加強視力不良與近視的篩查。按照《兒童眼及視力保健技術規范》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要求,做好0~6歲兒童眼保健和視力檢查工作,早期發現影響兒童視覺發育的眼病和高危因素,及時轉診與及早矯治,保護和促進兒童視功能的正常發育。
同時,建立中小學生視力定期篩查制度,開展視力不良檢查,內容包括裸眼視力、戴鏡視力(如有戴鏡)、非睫狀肌麻痹下屈光檢查,視覺健康影響因素評估,有條件地區鼓勵增加眼軸長度、角膜曲率測量,其中遠視力篩查應采用《GB11533—2011國際對數視力表》。篩查頻率每學年不少于一次;電腦驗光采用的自動電腦驗光儀應符合《ISO10342—2010眼科儀器:驗光儀》的規定。
《指南》指出,要建立視力健康檔案。對0~6歲兒童和中小學生進行定期視力檢查,應參照《兒童青少年近視篩查結果記錄表》,規范記錄檢查內容,建立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檔案。有條件地區可根據情況,增加眼外觀、眼位、眼球運動以及屈光發育等內容。
此外,《指南》針對培養健康用眼行為、建設視覺友好環境、增加日間戶外活動、規范視力健康監測與評估、科學診療與矯治及健康用眼等內容也提出了合理建議
兒童青少年視力建檔隨學籍轉移
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日發布《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適宜技術指南》,指出小學要接收醫療衛生機構轉來的各年度《兒童青少年視力檢查記錄表》等視力健康檔案,確保一人一檔,隨學籍變化實時轉移,并與中小學生視力檢查銜接。
《指南》推出了篩查視力不良與近視、建立視力健康檔案、培養健康用眼行為等7個適宜技術。至于為什么提出7個適宜技術,中國疾控中心學校衛生中心主任、教授馬軍分析說,健康用眼行為、日間戶外活動是國內外研究公認的預防近視發生發展的重要原因和影響因素;篩查視力不良與近視、建立視力健康檔案、建設視覺友好環境、規范視力健康監測與評估、開展科學診療矯治是近視防控的關鍵因素。因此,制定有針對性的適宜技術,能夠有效開展近視防控。
馬軍說,對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調查結果分析顯示,全國總的近視率已達到53.6%。目前小學生近視率是36%,初中生是71.6%,高中生是81%。經過分析發現,兒童青少年近視年齡階段增長最快的時期就是在小學階段,所以,對于近視新發預防重點在幼兒園和小學年齡階段。2018年全國小學一年級近視率為15.7%、六年級為59.1%,整個小學階段增加了43個百分點,增長的幅度是非常大的。
“醫學上還沒有治愈近視的方法,不要相信能治愈近視的宣傳和商業營銷,不科學的處置可能會導致視力進一步下降,甚至造成眼部感染或外傷等嚴重后果。近視防控必須科學規范。”
護眼教育
我們是專業的
我們的五大承諾
1.保證所供燈具產品如下資料的真實、準確,包括:產品名稱,型號規格、類別、功率、等級,產品尺寸、外觀原色、Iogo標識,技術要求、敬量,交貨日期、包裝標識、運輸方、副達地點、稅號,賬號及雙方經辦人和電話等。
2.產品性能、技術要求、質量標準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標準,必需按照采購合同和本企業的企業技術標準,認真組織生產。確保100%保質保量按時供貨,提供產品時需要同時提供產品說明書、合格證、安全檢測證等。
3.當生產中的主要原材料,關鍵工藝等發生變化時,本公司審查進行重新確認,及時通報客戶,否則對由此引起的損失應予彌補或賠償。
4.產品的包裝必須符合產品的質量、技術及運輸的要求。根據產品的性能、特征在每個包裝箱外表標明各種標記,以便對產品進行合理裝卸、開箱。并將承擔由于產品包不當而造成的產品損壞、丟失等損失。
5.對交付的產品提質保,質保期內因質量問題發生損壞,我方需在接到通知后的48小時內先行處理解決。該批次質量所進行的售后服務費用全部由我方承擔(含燈具運輸費、安裝費、貴方人員的支出費用等)。